张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9821级毕业生。
“电力工匠”选树工作由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协会、上海市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技师协会电力分会联合启动,面向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在职职工,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级、职称、技能等级、工作年限、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每两年选树一次。首届“电力工匠”共选树10人。
如果把机器比作一个人,电气是大脑,软件是灵魂。电气人的工作,就是让这具身体拥有大脑和灵魂。有了大脑和灵魂,机器才能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
首批10名上海电力工程行业“电力工匠”之一的张平,正是这样一位机器“注魂师”。
参加工作18年来,他参建工程项目30余个。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五矿集团“百强班组”荣誉称号。在“全国冶金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工竞赛中取得个人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次获得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青年突击队员”及“双文明先进班组”荣誉称号,在多个项目劳动竞赛中获得立功。
敢啃硬骨头
153本外方图纸
9717根电缆
5411张电缆终端相互连接图
设备线路测试准确率100%
点位确认准确率100%
越南河静台塑钢厂
2015年,东南亚最大的钢铁企业、海外近20年唯一新建千万吨级钢厂台塑钢厂的建设在越南河静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连串的数据正是张平和他的团队在河静创造的成绩。
这个任务是张平主动勇挑重担,突破专业啃下的硬骨头。这个硬骨头的最难之处在于,彼时身为业主的台塑要求施工方必须负责设计全厂电缆端部连接图,并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因电缆线路接错造成设备损坏,乙方要负责赔偿。
张平和他的团队连续一周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吃住都在工地活动板房。每周进行设计工作分析,研究原理图纸,了解工艺流程,交流经验思路,对整个炼钢项目工艺、153本外方图纸、多达9717根电缆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5411张电缆终端相互连接图。第一次接受检验的时刻到了,中控室PLC柜到MCC柜的电缆敷设接线如期结束,及时保证了供配电系统受电和3#转炉投产。当得知60多公里电缆接线没有丝毫错误的时候,主管电气的业主激动的对着张平班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是我见到最强的调试队伍!”
在首个试车的3#转炉检验中,所有设备点位经外方确认全部正确,施工单位接线正确率100%达标。
张平敢主动啃下这个硬骨头,靠的正是他对自己专业技术水平的自信和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犟劲。
敢牵牛鼻子
在科技创新上,张平始终坚持走在前列,他扎根于冶金电气技术创新工作室,以新建项目为载体,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总结施工和管理经验,进一步规范施工工序等。
他主导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利用VR技术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在现有的SCADA系统基础上,开创供配电领域运维新模式,涉及到设备运行参数可视化、设备动作仿真可视化、实景与视频显示智能联动、二维系统图与实景图自由切换及三维场景AI智能机器人管控等功能。此技术成果在公司项目实施过程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完成《半导体电子厂房电气施工规程》及《冷轧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规程》两篇企业级标准编制;主要参与编制完成企业级工法《工业高压天车450/80T调试施工工法》并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
倾囊相授带新人
张平珍惜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而来的经验和技术。对于技艺的传承,张平更是一丝不苟,丝毫不打马虎。
他积极响应和参与公司师徒带教计划。为了让自己的爱徒成长的更快,张平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总会边作业边给自己的徒弟细心讲解,对照图纸一步步引导徒弟逐渐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他带领的5名徒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在公司近年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上都发挥着电气作业中流砥柱的作用。
“做电气施工是一件让我觉得很有神圣感的事情。你看,一个机器摆在那里,没有电没有软件,就不会动也无法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电气施工完成了之后,给它接上电,调试好,它就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始运转、生产,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整个厂房也就活起来了。”张平憨厚地笑着说:“所以我就是想能做的更好一点,所以一直钻研、磨炼,也希望把我的这门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
这就是张平,一名朴实的“电力工匠”,不骄不躁,有实力有担当,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断钻研成就了他的工匠精神。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我们电气施工这个行业来,成为为机器注入灵魂、唤醒机器生命的人。”站在主马达前的张平笑的憨厚,眼里是闪闪星光。